1. 球面像差的本質
球面像差(Spherical Aberration)是由于鏡頭表面為球面時,不同入射高度(離光軸距離不同)的光線聚焦點位置不一致所造成的成像模糊。
近光軸光線(Paraxial rays) → 聚焦位置較遠(靠近理論焦點)
遠光軸光線(Marginal rays) → 聚焦位置較近(在理論焦點前)
這種焦點位置的差異,就導致中心清晰、邊緣模糊的現象。
2. 形成原因的物理解釋
折射角差異
對于球面,曲率半徑隨位置變化,離中心越遠,表面法線變化越快 → 折射角更大。
高階像差項的積累
對于大光圈鏡頭,這種差異的影響成倍增加。
單透鏡與多組鏡片差異
單透鏡幾乎無法校正球面像差,而多組鏡片可以通過不同曲率、不同玻璃折射率的組合實現抵消。
3. 避免球面像差的設計方法
在鏡頭制造端,主要有以下幾類手段:
3.1 光學設計階段
使用非球面鏡片(Aspherical Lens)
曲率隨半徑變化的非球面,可以讓所有光線趨向同一點聚焦,從根源上消除球差。
優點:一片非球面鏡片可抵消多片球面鏡片的像差。
缺點:加工難度高,公差要求極嚴。
多鏡片組合優化
使用不同折射率、不同曲率的鏡片組合(常見于消色差設計),在光路追跡(Ray Tracing)優化中讓邊緣光與中心光一致聚焦。
折射率分布鏡片(GRIN lens)
通過材料內部折射率漸變分布,讓光路在透鏡內部得到預補償。
3.2 制造與工藝階段
高精度研磨與拋光
球面精度必須在納米級面形誤差范圍內,否則球差會被放大。
模壓成型非球面鏡片(Precision Glass Molding)
適用于大批量生產,但模具溫度控制、應力釋放非常關鍵。
注塑非球面塑料鏡片
低成本,但受材料熱膨脹與老化限制,多用于消費級設備。
3.3 使用端輔助
縮小光圈(f/8 或更小)
雖然不是根治方法,但減少有效光通徑可以削弱邊緣光線的影響。
軟件算法補償
部分相機在 JPEG/RAW 處理時會基于鏡頭模型做銳化補償。
4. 4K/高分辨率鏡頭的特殊考慮
如何制做4K及以上分辨率的鏡頭,這里球面像差的容忍度極低:
像元尺寸小 → 任意微小像差都會導致 MTF 降低
全畫幅或大靶面傳感器 → 邊緣成像質量要求更高
高速光圈需求 → 大光圈下球差更難壓制
因此,高端設計往往會:
多組非球面+低色散玻璃結合
MTF優化目標設置在全視場與全光圈范圍
公差分析(Tolerance Analysis) 嚴格控制面形誤差與裝調偏差